实施“劳动+”打造农村教育新样态 —— 宽城满族自治县板城镇安达石明德小学

我校提出以“劳动+”为主题的劳动教育新理念,实施“劳动+”打造农村教育新样态,把劳动教育与学科教学、学生生活紧密结合,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,实现五育并举、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。


一、“劳动+语文拓展”,在劳动中感受语言美


在劳动课中及时捕捉劳动中能够提升学生语言文字素养的时机,拓宽学生视野。学生在“蔬菜育苗”中学会观察,学会记录;在“西红柿炒鸡蛋”活动中,知晓了“条桑初绿即为别,柿叶半红犹未归”;学生在“包饺子”中搜集了“一盘饺子千般味,二两醍醐也解愁”等名诗佳句十余首。“劳动+语文拓展”丰富了劳动课的内涵,拓宽了学生的视野。


二、“劳动+数学思维”,在劳动中“学会”


数学来源于生活,而生活离不开劳动。通过劳动+数学思维”,学生“学会”了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,用数学思维思考现实世界,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。在劳动过程中,老师不失时机的为学生设置数学思考。劳动小组之间工程量是否一致?哪一组的工作效率高?哪一组的蔬菜产量高?学生在思考中劳动,在劳动中思考。讲台尽在自然中,劳动思考两相宜。


三、“劳动+传统文化”,在劳动中感受自信


深入挖掘劳动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实施“劳动+传统文化”开启文化寻根之旅。学生在包饺子中认识“张仲景”;在“做家常馒头”中了解诸葛亮;在“包粽子”中体会屈原“路漫漫求修远兮,吾将上下而求索”的爱国情怀。“劳动+传统文化”让学生体会到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文化自信。


四、“劳动+艺术”,在劳动中提升审美素养


开展多样式的“劳动+艺术”社团:钻石绣、纸浆画、手抄报等社团活动,并进行成果展示,推选劳动小能手,让学生从劳动中感悟美、发现美,体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美。


五、“劳动+科技”,在劳动中感受科技之光


学校开设“劳动+科技”社团。通过参与交通信号灯、城市排水系统等设计和模型的制作,点燃了学生心中的科技之火,体会到科技改变生活,激发了学生学科学、爱科学的热情。

通过多维度实施“劳动+”。学生的劳动观得到进一步提升,劳动教育的综合性和实践性价值得到拓宽和深化,学校教育新样态初具形成。

Copyright © 2022 河北省中小学劳动教育管理平台 All Rights Reserved